辦公在桌面,吃飯在桌面,甚至睡覺也在桌面,爭分奪秒只為跑贏病毒,13個地市的衛生疾控力量,800多人的隊伍,在湛江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流調溯源中心內24小時連軸轉,這是“舉全省之力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現實見證。
流調溯源是疫情控制的“最強大腦”!13日下午,記者來到坡頭區南油迎賓館會議室,直擊該中心“以快制快、跑贏病毒”生動一幕。
5月13日傍晚,設立在坡頭區南油迎賓館一樓會議大廳的湛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流調溯源中心,500多名的流調隊員(不含外勤)在緊張地忙碌著。
湛江流調組隊員吳錫宇(右)與同事在進行數據分析。
5月13日晚,已經到了晚飯時間,湛江流調組的隊員龐慧琳依然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監控視頻,自從加入流調組以來,龐慧琳每天都要看5個小時左右的監控視頻,有的時候為了查找一個人,一條監控視頻需要看幾遍。
12地市支援湛江流調溯源
電話問詢聲和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桌面擺滿電腦、文具、飯盒、飲料罐,還擺著“江門”“陽江”“潮州”“佛山”“東莞”“廣州”“肇慶”“云浮”“湛江”等標牌,人流穿梭在一排排桌椅中。
自我市“0506”疫情發生后,通宵達旦已經成了該中心的常態。
湛江流調組隊員陳秀蘭介紹,疫情發生后,湛江流調隊克服人力緊缺、物資匱乏、技術薄弱的困難,通宵達旦處置疫情,7日開始12個地市隊伍抵湛支援,協助湛江在三天內搭建起流調溯源架構,并較順暢運轉,目前外地組力量350多人、本地160多人,加上信息組、檢驗組、消毒組、采樣組、綜合協調組等力量共計800多人。
“疫情開始前幾天,我們組每天通宵辦公,最多瞇1個小時?!绷髡{二組隊員吳錫宇說,6日,湛江組成員通過電話流調后,還奔赴現場流調、環境采樣,回來時已是7日凌晨3點,他們還要撰寫初步流調和處置報告,熬了一整個通宵?!白畛鮾蓚€成員負責完成一個病例流調,工作量巨大?!?/p>
來自市政府辦公室的盧海桃,8日凌晨2點接到單位通知后,和12名同事趕赴坡頭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線指揮部報到,編入綜合組信息專班。由于各機構剛成立,疫情防控數據信息銜接不夠。他主動下沉流調溯源中心,在海量數據中收集、歸總、分析,理順工作流程,打通信息堵點,及時準確為指揮部科學決策和精準調度提供保障。
5月13日晚,流調隊員輪流吃飯,這里的工作臺也是他們的餐臺。
流調工作繁瑣又細致,也是靠團隊合作來完成的一項工作。
從肇慶過來支援的倫醫生,雙眼緊盯屏幕,目光像一把利劍,堅定而有神。
流調工作是一項非常嚴謹的工作,雖然是一人一崗,但是有的時候也需要兩個人來確認同一項數據。
5月12日凌晨,市政府辦公室盧海桃與同事在進行疫情防控數據信息整理和分析。
爭分奪秒 切斷病毒傳播的路徑
在流調中心,前方流調處置組、后方流調信息組、疫情信息處置組等不同工作小組都在緊張地忙碌著……
陳秀蘭介紹,該中心通過公安、衛健、政數協同市、縣流調隊伍,采取“前臺混編,后臺合署”的工作模式,實現流調、追蹤、管控同步進行,為各方面快速反應、有效篩查贏得時間,盡快切斷病毒傳播的路徑。
前方流調處置組成員每天尋找各種線索,確定相關人員活動軌跡,弄清傳播鏈條,尋找密接和次密接人群,并“順藤摸瓜”找出引起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從而實現精準防控。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活動軌跡記不清楚,需要我們通過各類有效憑證來配合?!?后方流調信息組一位成員一邊介紹,一邊熟練地撥通了待流調人員的電話。
作為在工位上待的時間最長的隊伍,疫情信息處置組每天對著電腦收集整理流調信息、更新數據庫、梳理病例活動軌跡,并分析疫情風險。而每收到密接數據后,綜合疫情信息組都會第一時間建庫、查重、推送,密接轉運后追蹤、登記、核準。
通過建立流調溯源中心,這里實現了市、縣兩級衛健、公安、疾控等多部門集中協同辦公,實現信息高度共享,以最快速度、最強力量查清、查準密接、次密接的相關流調信息和轉運工作,確保流調工作“一刻不誤、一人不漏、一查到底”。